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多年来,沧州黄骅常郭镇始终把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突破点和乡村振兴的发力点,通过扎实推进河道清淤、拆违拆临、农田开发等河道、农业沟渠综合治理项目,不断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如今,村庄内涝难题解决了,防汛抗旱能力增强了,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了,产业发展的后劲更足了......水润村庄,水利项目撬动了常郭的乡村振兴之路。
根治顽疾,打响水利建设“攻坚战”
常郭镇辖5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5万亩,人口4.6万,新黄南排干、六十六排干、丁北排干三条河道东西向贯穿全镇。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更有工厂和养殖场紧邻河道而建,对河道行洪造成了不利影响。加之,河道穿村而过,又有村民随意向内倾倒垃圾、污水,原来的“母亲河”竟变成了“臭水沟”。
深刻认识到完善水利设施对于全镇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常郭镇党委、政府下定决心根治累积多年的顽疾,彻底解决全镇河道水系淤塞、污染、违建等问题,把完善农村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突破点和乡村振兴的基石。
为此,先后实施了新黄南排干清淤15公里,李子札农业开发项目疏浚56公里,泊庄生态园项目清理沟渠2.6公里,六十六农业开发项目疏浚42公里。另外,还启动实施了柳林庄至丁北排干1.3公里、六十六排干至新黄南排干3.3公里等10公里的清淤工程,三条主河排干间11条主要支渠清淤52公里,全镇累计清淤总里程达170余公里,全域水系网络的主动脉被彻底打通,11万亩耕地基本实现涝可排、旱可浇,村庄内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40多个村庄、3万余群众直接受益。
强根筑基,打造乡村振兴生态标杆
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常郭镇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投资900余万元、占地7000余亩的李子札农业开发项目顺利完成并验收使用。新建灌溉泵站1座,排涝泵站1座,扬水点7座,铺设低压管道39.27公里,修建小型喷灌设施数百个;新增变压器4台,输电线路1600米;新建涵洞77座;新建水泥路5.14公里;新栽植2230株苗木。
6500亩六十六农开项目提前4个月圆满完成,铺设输水管道18.67千米,大型灌、排泵站3座,扬水点5座,水泥路3836米,新建涵桥107座......形成了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新型农业生产格局。
常郭镇开展河道违建拆除集中攻坚行动,向违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情况最复杂的河道违建群亮剑,一拆到底,全部清零。一次性拆除新黄南排干、六十六排干违建25处,拆除建筑面积约1700平米,直接清理侵占河道面积4500平方米。在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中,通过多轮起底清理,清出积攒了30多年的生活垃圾8000余方,新黄南排干毕孟段1400米河道全部疏通,并通过拓宽河道、培坡护坡,河道面貌焕然一新。为建立起人居环境长效保持机制,常郭镇沿河各村均纳入环卫一体化,设置垃圾桶1080个,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厕所粪污治理相结合,积极推进试点建设。紧抓春季绿化的有利时机,在沿河两侧种植白蜡树2000余株,打造绿化景观河。
三年时间,常郭镇通过“拆违、清脏、疏淤、植绿、建制”五步走,带领街东、街西村干部群众真干、实干、苦干,将新黄南排干打造成了“水清堤绿、生态宜居”的景观长廊和常郭乡村振兴的生态标杆。
释放“水”活力,“三农”发展步入“快车道”
自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常郭镇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成绩显著,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余万元,恢复被堵塞、填埋、废弃的沟渠,并进行了硬化,整治农田灌溉末级渠道,基本保证益水进、害水出,灌溉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抗涝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2019年、2020年汛期遭遇强降雨时,曾经逢雨必涝的村庄,街道巷院内已无明显积水;原先田间洼地里的积水也能顺利排出;户与户、村与村之间因排水问题引发冲突的现象得以化解。疏通的河道沟渠,理顺了老百姓的心。过去脏乱差的日子一去不返,沿河居民的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高。
水利设施的灌溉功能得到完善,随之带来的是现代农业大跨步发展。田间交错纵横的支斗毛渠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真正滋养起常郭16万亩耕地。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沧州市级古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泊庄农业生态观光园、温氏、正邦等规模化养殖项目等一大批农业项目落地常郭,夯实了常郭现代农业发展的后劲。今年,泊庄生态农业观光园迎来3000人的国庆旅游潮,古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万亩大根萝卜、秋葵、冬枣、葡萄、晚桃、红薯、蘑菇、芽菜等30多种特色果蔬喜获丰收,给常郭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从人民群众需要出发,常郭镇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全镇“一核双轴”发展思路,以“水”为“引”,振兴乡村,走出了一条常郭特色的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