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整洁的道路
明亮的路灯......
小区旧貌换新颜
处处都能看到新变化
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下真功改善“民之所居”
宣化区全力推动
老旧小区和“三供一业”改造
为了把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宣化区坚持为民服务,切实把惠民工程组织好、落实好。随着老旧小区和“三供一业”工作的持续推进,惠及数万户居民的系列工作,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高质量改造 让群众舒心更暖心
21号院改造前
21号院改造后
“每天晚上回家,小区门口的灯一直亮着。路面也从坑洼的水泥砖换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走在上面可踏实了。”深夜12点,在自家干洗店忙完一天活计的池燕平,踏着夜色回家。她的家在鼓楼前街21号院,国庆之前,这里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说起改造后的小区环境,她赞不绝口,“以前楼道没有门,谁来都是‘走城门’,现在换成了楼宇门,放心了不少。以前一到雨季就碰上雨水倒灌,自从修了防水,没听说谁家地下室出问题。”
和平街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苏敏介绍,鼓楼前街21号院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由于建成时间长,小区内普遍存在上下水管道老化,房屋设施陈旧,绿化缺失以及路面坑洼等现象。小区内的违建多达50余处,社区通过入户走访,为居民讲解老旧小区改造的好处、解读施工改造图纸,最终将院内违建全部拆除,得以保证施工队伍顺利入场。
“施工中,居民们为改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社区积极与施工方进行协调讨论,最终保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完成。”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科副科长杨大伟介绍,与鼓楼前街21号院居民同样受益的,还有钟楼大街56号院、马王庙、万字会、西草市等小区,全年19个老旧小区的改造计划中,已完成17个,其余2个小区正在推进中。三年以来,宣化区共计改造37个小区,涉及居民9386户,172栋楼。
杨大伟说:“高质量维修改造,是为了让群众舒心更暖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单位、多个直管部门,为此,我们加强沟通对接、及时协调,想方设法推动维修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三供一业” 让老小区焕发新生机
和雅园拆违前
和雅园改造后
和雅园小区是工业街办事处平安西路社区最大的居民小区,也是原宣化化肥厂职工家属院。1996年开工建设,占地面积0.13平方公里,内有36栋楼、居民4315人。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小区内道路、供排水管道、楼房外立墙面、监控、路灯、健身器材、垃圾桶等基础和配套设施早已经破旧不堪,成为亟待改造的“问题”小区。居民们为此纷纷抱怨,“小区如何变得宜居安居”上升为大伙儿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平安西路社区书记任建锋说,“小区建立时间较长,又疏于管理维护。化肥厂破产后,小区管理何去何从,一直是困扰多年的问题。”
2019年,和雅园小区迎来新生,区政府将其纳入“三供一业”改造项目,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全面负责规划改造工程。这次,小区改造不用居民掏一分钱,大家乐得合不拢嘴。
小区居民余振元记得,施工现场很热闹,天气虽然热,可工人师傅们干劲十足,好多居民自发的为工人师傅送水送绿豆汤解暑。
细算一下,该小区共实施了包括屋顶防水、路面硬化、排水管道、楼宇对讲门、规划停车位在内的21项改造项目。如今,居民们生活在焕然一新的小区里,幸福畅谈新生活。
据统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组织实施的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物业改造共计39个,29073户。张矿、化工、化肥、宣钢等11处生活区已改造完毕。预计11月底,涉及居民13351户居民的宣钢21处生活区完成改造计划。
杨大伟介绍,全区将继续推进老旧小区及“三供一业”改造工作,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双违”集中整治行动等工作有机结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全面解决老旧小区各类突出问题,使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宣化区
老旧小区和“三供一业”工作的
持续推进
小区的容貌不仅变得靓丽了
居民的生活也便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