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衡水市冀州区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提升农村宜居水平和农民幸福指数为动力,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图为:冀州区广大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整体化”布局,强推动。该区专门印发《冀州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冀州区人居环境整治年度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和厕所改造等十大专项行动,明确了整治重点、整治责任单位和整治标准,并专门建立领导小组和目标管理机制,确保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其中,在整体布局上,该区坚持“点线面”结合,以省级美丽乡村、乡镇所在地为重点,抓典型、抓亮点;以国道、省道等主干道路沿线的环境卫生为主线,展示形象;以其他村庄主街、村口和公共场所为切入,提升覆盖面,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上,该区以治“脏”、治“污”为突破口,上机械、上设备、上人员,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先让农村环境整洁起来,让群众切实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截至目前,该区共排查清理垃圾3.1万吨,完成污水治理村庄34个,污水管控村84个,配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5处,建成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中心1个。

“示范化”引领,求实效。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该区以农村改厕工程为“示范点”,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处理模式,在各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和种植果园等安装玻璃钢罐,通过吸粪车将粪污运送到玻璃钢罐,再加入专门菌剂进行腐熟后进行农田灌溉,推动实现绿色循环利用,带动百姓生活品质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双提升”。截止目前,该区累计完成农村改厕27928座,预计到9月底全面改造完成。同时,该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培树示范乡镇、示范村典型,推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其中,周村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积极探索“互联网+”工作模式,充分利用镇、村两级群,随时随地交流工作经验、反映工作进展、学习先进做法,形成了“微宣传、微反馈、微督查”的“三微”工作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常态化”保持,建机制。为避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走过场和“一阵风”,该区积极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保持机制,努力实现卫生管理常态化,全面打造全域化美丽乡村。其中,在推进网格化管理上,该区在各乡镇设置了五级网格员,从党政一把手到村两委成员层层分包,各行政村也分别设置胡同长、坑塘长,建立农村保洁员和义务监督员队伍,并大力推行“户清理收集、村集中运送”的垃圾处理模式,推动形成“横到边、竖到底”的责任网络。在加强制度化约束上,该区以徐家庄乡为试点探索制定了衡水市首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规民约》,涵盖环境卫生、禽畜养殖、邻里关系等内容,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共管”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