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镇板材村有着近三十年种植鲜桃的历史,村里百姓大多都以种桃为生。2019年,全村鲜桃种植面积达到1030亩,总产量1100万斤,产值1300万余元,户均收入6万余元。多年来,板材村人依靠种桃开启了小康路上的“甜蜜”生活。
眼下,正是板材村村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各地前来收购鲜桃的大大小小车辆络绎不绝,停满整条街道。搬筐、过磅、装车,大家伙儿从早上四点半就开始忙得热火朝天。在村口,一辆装满500多筐鲜桃的发货车即将发往天津。村街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发货车,每天至少要发出10多辆,发货量都不少于10万斤,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文安、大城等廊坊周边县市区。
如此畅销市场的板材村鲜桃,在上世纪90年代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时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找不到销路,鲜桃卖不上好价钱,一树树甘甜可口的桃子常常来不及采摘就烂在地里。退伍回到家乡的刘伟民,看到这番场景很是替乡亲们着急,思前想后,他下定决心将家乡的鲜桃带出村子、走向市场,带领父老乡亲增收致富。凭借之前跑运输积累的资源,刘伟民开始义务为乡亲们的鲜桃做推销、拉客商。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北京瑶池果业公司,打开了销路。就这样在刘伟民的带领下,村里的鲜桃逐渐拓宽了销路,村民也由原先的传统种植逐渐转变为“订单式”生产。
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技术落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逐渐涌现。为切实解决鲜桃“种好”“卖好”“持续卖好”的问题,2010年,板材村自发组织成立了固安县鲜桃产业协会,通过村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更好地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专业化鲜桃生产,同时为村民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物资、销售、信息等服务。几年来,协会结合农时开展技术培训及科普讲座90余期,发放各类学习资料4500余份,受训人数8000余人次,惠及该村及周边果农近600户。
柳泉镇板材村村民刘学民说:“2010年由刘伟民组织成立鲜桃产业协会,协会成立以后又积极去外边张罗,应聘了一些技术管理人员到村里给大家授课,进行技术指导,也请了农科院的专家亲自到现场进行指导,包括施肥、剪枝等技术,后来桃一年比一年弄的好了。”
“小鲜桃”释放增收致富“大能量”,村民成了最大受益者。刘连章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鲜桃的村民,种植鲜桃已经快30年了,因为种桃一年收入有十来万。现在家里不仅买了车,还翻盖了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柳泉镇板材村村民刘连章说:“这几年发展越来越好,销量越来越大,从生活方面也改变挺大,一般都是盖了新房、买了轿车,街面也都硬化了,街道整理得特别干净。”
说起种桃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刘学民也是滔滔不绝。
刘学民说:“由刘伟民为首的党支部他们积极筹措组织客源、引进先进的品种,在对老百姓卖桃方面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包括村街修路,一直修到田间,一直修到桃农的地头,这样使桃农摘了桃之后就可以上公路上去卖桃。//这村由于种桃这些年确实富裕起来了。我们还要争取在技术方面更加努力,把种桃(产业)弄得更好一些。”
产业发展了,村里的村容村貌也持续改善提升。如今,板材村的鲜桃不仅结出了“金元果”,还开出了“迎客花”。每年四月举办的桃花艺术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春赏桃花 夏摘鲜果”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说到以后的发展,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伟民充满了信心。
柳泉镇板材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伟民说:“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第一是技术品种更换、技术要更新,把我们鲜桃产业的产业链要扩大,要达到国家的标准,科学种田,讲科普知识,学到怎么管理、怎么施肥、怎么打药。我们下一步申请固安桃的注册商标,申请到之后,我们要在网上和全国各地去推广,让人民增产增收。”(记者:万倩 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