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漫步在霸州市胜芳镇中亭河畔,河面碧波荡漾,水鸟翻飞;河岸芦苇飘曳,游鱼戏水。昔日烟波浩渺、芦荷飘香的东淀风光正在逐步恢复中。
胜芳镇有大小河道18条,总长67.9公里,涉及18个村街。近年来,该镇严格落实河长制,完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河道流域展“新颜”。
强化日常宣传 干群齐抓共管
胜芳镇结合“三创四建”工作总体部署,通过树立宣传牌、悬挂标语、新媒体“线上”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河道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重点加大涉河18个村街宣传,广泛发动村民,调动其参与河道环境保护、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上下联动,干群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河道两岸,河道管护相关公益宣传牌、标语随处可见,官方微信公众号刊发河道保护专题,促进保护观念入脑入心,营造全民参与监督、参与管水治水的浓厚氛围。
“现在大家都能自觉维护河道环境,我们自己也是最大受益者。河边干净了,夏天蚊子少了,河岸两边成了消夏的好去处。”家住清北干渠东侧的邢永霞深有体会。
健全常态化机制 当好“河长”“巡河员”
走在中亭河畔,远远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胜芳镇中华街党支部书记邢义彬,正沿着河道巡查。
作为胜芳镇中亭河崔庄子段河长,每天一次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任务。邢义彬说:“巡河可不是走走就行,严禁捕捞、保护湿地水鸟、减少人为干扰伤害,提醒村民禁止向河道排污、倾倒垃圾,拆除涉河违章建筑等,这些工作每天都要做。”
据了解,胜芳镇有总河长2名、镇级河长2名、村级河长6名,还聘用了专职巡河员10名。在赵王新河、中亭河等河段设置公示牌9块,河段名称、河长姓名、职责、管理目标和监督电话全部公示。发现问题找河长,使“河长治”成为现实。
“云上办公”“云上调度”,胜芳镇还建立了河长云平台,实行河长制信息化管理。“每周巡河不少于2次,每次巡河不少于一公里,时间不少于五分钟。”村级河长崔秀华向记者展示他的河长云巡河记录,5月份,他走了近30公里。巡河当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河长云反馈,均能及时得到解决。
今年,胜芳镇各级河长巡河400余次,巡河员巡河280次,解决巡河中发现的捕捞、垃圾漂浮、疫情期间人群聚集等问题100余次。
落实长效管护 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我们每天都在河边遛弯、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别提多美了!”今年62岁的郭阿姨是土生土长的胜芳人,每天在中亭河畔遛弯是她一天当中的“幸福时光”。
管与护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治理模式,将胜芳大小河道都纳入“保护圈”。胜芳镇河长办对域内外河流、池塘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综合评价河流、池塘健康状况等,建立目标、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并建立各种台账,及时督办发现的各类问题。
加大保护投入,用“护”来改善河道环境。胜芳镇在中亭河河岸栽种树苗,保护水土,修复生态环境;对东风干渠、石沟干渠、十米干渠等河道进行清淤和维护,确保河道畅通,涵蓄水源;加大垃圾清运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近1200万元。
以“管”来巩固保护成果。“三创四建”活动开展以来,胜芳镇多次组织建设、城管、公安、环保、供电等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出动专业机械车辆50台次、清运船10次,累计清理河道内侧网布捕鱼2处,清理违章建筑5处,清淤8000余方,清理河道垃圾4000余方,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胜芳打下良好基础。
本报记者 滕雪叶 本报通讯员 邢亚南 刘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