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815平方公里的衡水大地上,逢人问起“骨科哪最好”时,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衡水市四院!
衡水市四院,即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其前身可追溯到抗战时期的坦然正骨医院,创始人为刘坦然老先生。后经几代人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医院环境、医疗技术、硬件建设、人性化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现已建设成为一所以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骨科为龙头,多科齐头并进的现代化三级国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这片肥沃的华北平原上,以高超的医术和让百姓真心称道的热情服务,担负着衡水市四百多万人民的保健与诊疗重任。今天,我们将沿着历史的痕迹,再次走进这所历史悠久的医院,看一看今朝的“骨科人”…...
衡水骨科精英风采录——
仁心仁术 醉心骨科医学的“君子兰”
记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梁虎
他性格沉稳,务实低调,一心笃行骨科大道,在通往行业巅峰的路上,他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沿着陡峭的山路奋力攀登,不断向骨科领域最高峰砥砺奋进;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骨科事业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视患者如亲人,视工作如生命,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业务精益求精,从医几十载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他就是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手足外一科主任——梁虎。
初识梁虎——
“那个跟着救护车出急诊,忙前忙后的人是我们的主任”
2016年的一天,笔者的老父亲不慎跌倒,站立不起,家人拨通四院120急救电话。时间不长,救护车赶到,一个身材挺拔的青年医生和一名女护士急匆匆来到现场。
青年医生先是简单询问老人摔倒的情况,示意大家安静并让开一点空间。他蹲下身子,双手在老人疼痛部位一点点摸索检查,手法既轻又稳,老人没有显示出一点不适。“家属不要着急,老人确实腿骨骨折了,送医院吧!”那温和的声音似乎天然带着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
他一边指挥大家如何正确将老人抬上担架,一边亲自下手帮着我们将老人抬下楼送上救护车。一路上,他又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条件,有无其他病史,并即时给出他的判断,让我们第一时间清楚接下来的要接受的治疗方案。笔者一颗心从最初的七上八下变得沉稳下来。来到医院,这位青年医生又亲自帮忙将老人送到病床上,对主管护士说明情况,叮嘱好护理事项。
一番折腾下来,他脸颊上密布了一层细细的汗珠,但他始终没有歇息一下,直至所有事情安置完毕才悄然离去。笔者本想对他说声“谢谢”,却一直未得机会。后来,笔者向护士问他名字,护士说:“那个跟着救护车出诊,忙前忙后的人是我们的主任,梁虎。”
再遇梁虎——
“让病人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安慰,快一些康复”
2017年,笔者接到一个采访任务,当时市四院开展了一项新技术——骨科3 D打印技术,在全市引起不小反响。被采访人正是梁虎,笔者毫不犹豫接下这个任务。约好的采访时间改了三次,原因都是临时有紧急手术,只好取消。笔者并不意外,这种情况在医院特别是骨科太常见了。任何事情都有预约,唯独伤病是突如其来。“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手术台是战场,病情就是命令,而我们与战士无异,随时待命,时刻准备着。”这是后来梁虎对笔者说的一句话。我一进门,就看他正拿着一截“脚踝骨”向患者家属说着什么。他向我非常抱歉地一笑,示意我稍等片刻。送走患者家属,我们交谈起来,原来这截“脚踝骨”是用3D打印技术将患者受伤部位模拟复制出来的模型,医生和患者能直接了解伤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研究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他本是个不善言谈的人,可是聊起骨科相关的业务知识就像换了个人。专业的知识让他讲解起来,立刻变得通俗易懂,我这个门外汉居然很快就了解个大概。看着他神采飞扬,讲得头头是道,整个人自顾自沉浸到他的骨科学术世界中,我暗地里想:这个人若改行当教师,也是相当出色的。
梁虎刻苦钻研业务,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独自完成骨科四级手术多例,如各种复杂肘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等。2015年主持完成我市首例游离胸脐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获得成功;独立完成四院第一例掌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手术;独立完成四院第一例交腿皮瓣外固定支架固定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医院最早开展桡骨头置换手术并获得成功;在医院较早开展MIPPO技术、LISS技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微创内固定;在医院最早将3D打印应用于复杂踝关节手术前计划,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复位的精确度。他说骨科手足外科就是个急诊科室,科室的医生工作加班加点,节假日经常不能休息,每一位医生必须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有时候做一台手术就得站五六个小时,一切为了病人,看到病人恢复良好,我们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
手足外科医生辛苦是大家的共识,科室急诊多,手术数量多,作为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梁虎始终奔走在手术治疗的第一线。去年,他带领的手足外一科全年门诊量约8000人次,治愈出院患者1000余人次,全年手术量约1300人次,平均日手术3例以上。如此大的工作量,梁虎带领科室做到了全年零医疗纠纷,零投诉,零事故。2017年12月,我听说他被评为衡水市桃城区首届“最美医生”,致电他表示祝贺。电话那头,他还是用一贯平和地声音说:“惭愧惭愧,这实在算不了什么。于我而言,让病人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安慰,快一些康复,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访梁虎——
“结合精准微创技术,发展中医骨科,精研关节镜技术,是未来骨科发展方向”谦和而有礼,有才而不骄,勤奋而好学,这样的个性让他宛如一株清香幽美的君子兰,忘却尘世俗务,追求医学精髓,于沉静中,感悟医道的至精至微,于精勤中,探索博极医源的奥秘。由于业绩突出,2019年梁虎升任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当地的医疗主力军投入到这场“战疫”中,梁虎作为新院领导班子成员之一,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与支援一线的抗疫人员取得联系,了解一线情况,做好心理辅导,解决好抗疫人员的生活所需。借着到四院采访的间隙,笔者第三次拜访了他。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中医展示了它独特的魅力。这也坚定了我想在我们四院骨科领域加强中医骨科的想法。”他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对骨科医学的热爱已经深深镌刻在他的骨子里。以骨科起家的四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锤炼如今已经发展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省级重点发展学科骨科为龙头,多科齐头并进的现代化三级国有综合医院。骨科病区也由当初的两个发展到七个——创伤、脊柱、矫形、关节、手外、足踝外科、小儿骨科。“科室细化,然后同时冲击现代医疗技术最前沿,实现高、精、尖发展,这是骨科发展的最终方向。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探索新知的路上,我们的传统骨科技术也不应该被忽视。”梁虎说,“现在很多学骨科的年轻人一心追求新知识新技术,而不愿继承学习传统的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技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中西医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结合,取长补短,对病人来说才是最需要的。比如说,病人术后配合中医的针灸、按摩,康复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康复效果也会更加好。四院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骨科医院,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引导骨科医务工作者的学习方向。”同时,他还说:“医院的发展一切以病人需要为中心。四院在原来成熟的膝关节、肩关节微创治疗基础上,引进腕、踝、肘关节的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就能够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少受痛苦,得到更好的恢复。”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关节镜对关节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通过关节镜,可以对关节内的结构进行全面观察,较开放手术更加细微,许多关节内的结构和病变可以得到直接观察和治疗。有人将关节镜技术与骨折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并称为“20世纪骨科领域的三大重要进展”。他说,随着四院骨科的发展,关节镜技术的引入和成熟,未来不排除七大病区要多加一个病区,关节镜外科。
梁虎外篇——
“我有两个家,一个是有亲人的地方,一个是有患者的地方”梁虎说,我有两个家,一个是有亲人的地方,一个是有患者的地方。他的爱人在衡水市某中学任教,跟梁虎一样也是一个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民教师,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两人有一个优秀的儿子,如今已上大二,受家庭熏陶,待人处事,谦卑有礼,不过在他的印象中,跟父亲吃一顿团圆饭是一件非常奢侈的愿望。因为对父亲来说,他的“另一个家”似乎更加重要。儿子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一家人刚刚坐在一起准备吃饭,一个紧急手术的电话就让父亲起身就走。手术,对梁虎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作为一名沉稳谨慎的医生,他对生命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所以,对待每一台手术,他都无比小心,柳叶刀下是生命,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柳叶刀也是医者的生命,这是生命与生命的连接,这是健康与健康的相托,他在用毕生的信念践行一名医者的使命。梁虎曾说:“其实,我挺怕做手术的。柳叶刀下是生命,即使最伟大的医生,都不能保证没有闪失的时候,所以,每一次手术,我都会把它当成我最后一次的手术,竭尽全力,护佑患者健康。”
与梁虎相识已经快四年了,“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就是由始至终,他留给笔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