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阳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县上下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全力以赴,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阳原县确诊病例为零,复工率73.3%。
一、坚持政治站位,构筑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
我们坚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举全县之力推进落实。
一是高位统筹组织推进。1月21日,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全县疫情防控工作。
1月28日,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县处级领导任组长的16个工作专班,各司其责,分领域作战。
县委书记孙海东、县长李德等县领导深入疫情防控一线,慰问值守岗位的医务疾控人员。
特别是我们在对接市13个工作专班的基础上,又增设了组织动员、社会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3个工作专班,把各方面、各环节工作都提升到县级层面来抓。
11日按照省市部署,增设开工复工复市开学管理协调组,形成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有力格局。
二是强化指挥机构运行。领导小组下设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主任的办公室,抽调县委办、政府办、卫健局精干力量,组建秘书组、资料组、信息反馈组、数据信息组、会务组、保障组6个小组,细化职责、分工合作,腾出房间、集中办公,作为指挥中枢,确保了令出一门、数出一门。
三是做到上下协调畅通。各乡镇、行政村和相关部门全部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筑牢了县乡村三级一起抓、部门协调联动抓的作战格局。
春节前后,县委书记、县长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带动县处级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主动放弃假日休息,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战中。
县委书记孙海东、县长李德亲自带队到12个居民小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突击检查。
我们先后召开10次领导小组会,4次县委常委(扩大)会议、5次政府专题会议,每天传达学习中央、省市有关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按照省市要求对全县疫情摸排、监测、防治、物资储备和宣传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坚定扛起了党委、政府疫情防控主体责任。
二、细化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
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把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工作载体、作为考验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和素质能力的“试金石”,不断强化担当作为、反思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们进一步清晰了工作目标,就是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明确了工作思路,就是要按照“内防疫情扩散、外防输入输出”的要求,抓实抓细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复工复产、交通运输“五个防控”,全面做好医疗防护物资和一线工作人员“两个保障”,以有力的组织发动、过细的排查管控、强大的宣传引导,筑牢基层防疫防控“最后一公里”,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强化精准施策,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
我们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提早谋划,全面部署,多措并举抗击疫情,全面有效遏制和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和蔓延,实现了确诊病例零报告。
一是完善“五个台账”。建立健全“四类人员”摸排、确诊和疑似人员隔离及活动轨迹、社会面防控、医疗物资储备消耗和需求、党员干部投入和一线业绩考核台账,做到底数清楚、数据逻辑、保障有力。
二是强化“三线排查”。在做好“四类人员”摸排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农村和社区属地排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条块排查、国省干线和县乡村道卡口排查,建立起三道防线,严控严查外来人员,对于已经外出的劝阻延期返回,对于因特殊情况确需返乡人员,进入后全程跟踪,掌握活动轨迹,并居家留观十四天。同时,专门定制“阳原县健康走访登记”APP,对县内所有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出租屋人口进行到户到人摸排,一户一人一表建档立卡。
三是严管“三大场所”。超市、粮店、药店等经营场所实行准入制,发热、未佩戴口罩人员一律禁止入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入登记、体温测量不漏一人。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等人员易聚集地严格要求群众佩戴口罩,刚性管控聚集行为,一经发现立即驱散。
四、确保生命至上,建立坚强的救治防控体系
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统筹全县卫生医疗资源,建立坚强的救治防控体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一是加强专业医疗队伍建设。抽调县医院、中医院副高以上专家9人组成县诊疗专家组,将313名自愿宣誓请战的医护人员分组充实到医疗救治工作队,将全县440名乡村医生分片编组投入到村级防控一线,最大程度保障疫情防治工作需要。
整合县疾控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32人组建15支流调工作队,23人组建15支消杀工作队,随时待命,发现疫情立即开展工作。目前,已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按照国家下发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规范对县内的专业医疗队伍进行了培训,有效提升了全县疫情防控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软硬件保障。确定县医院、县中医院为定点发热门诊诊疗机构,共设置发热门诊病房10间、病床10个。确定县医院为定点救治医院,设置传染病隔离病房5间,落实了人员、器械、药品、值守“四到位”。
按照省市要求,建成了核酸检测实验室,将县医院建成了集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定点救治“三位一体”的医院。调配9辆救护车承担专用医疗应急任务,征用安和、康宁两所尚未开业的民营医院和西宁宾馆作为定点医学观察隔离点,将东堡乡卫生院作为备用隔离点。
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加强隔离点管理,全面落实单人独居、定期消杀、医废处置等标准要求,特别是加强对集中隔离人员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努力消除留观人员的恐慌情绪,同时深入开展医护人员的一对一心理干预,努力缓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三是加强医疗物资储备。统筹整合全县现有医疗物资储备,实行精准调配、计划供给,重点保障急需和必需,切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县财政第一时间紧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购置相关防控物资和病房改造,积极调动县内各类人脉资源千方百计进行采购,同时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进行捐赠,有效保障了医疗物资的供给。
五、守住安全底线,全面抓好开工复工复市
按照省委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场硬仗的要求,在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全力推动企业开工复工复市。
一是构建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开工复工复市开学管理协调组,下设工业企业开工复工、建筑企业开工复工、农牧企业开工复工、商贸物流企业复市、餐饮住宿企业复市、开学、文娱企业复市、交通运输企业复市8个工作专班,制定了“1+8”工作方案,扎实有序推进企业、市场、学校开工复工复市开学疫情防控工作。
县委书记孙海东到企业督导检查复工和疫情防控工作。
县长李德督导检查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全面抓好企业开工复工。按照“属地管控、分类分批、企业承诺、业务部门监督指导”的原则,建立健全开复工报备、情况日报告、现场督导检查、责任落实等系列管控制度,全力抓好日常人员管控、公共区域管理、物流车辆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不发生聚集性感染疫情。特别是严格落实“三个不来”“五个严把关”的要求,按照省指南细化实化各项措施,确保企业开工复工顺利推进。
截至目前,阳原县正常运营企业59家,职工总人数1341人,在岗人数1294人,其中外地员工253人,本地员工1041人,均无发热人员。全县15家规上工业企业现已复工11家,复工率73.3%。
三是切实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按照严格管控一批、优先复市一批、弹性复市一批、暂缓复市一批的原则,加强对物资保供和商贸经营类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特别是切实加强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管理和调配,多种渠道采买各类医用防护物资,确保医务和一线防控人员的工作需要。
截至目前,全县正常经营的大型超市6家,药店28家,有效保障了生活物资的正常供给。同时,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市场秩序,我们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切实保障了物价平稳。
六、持续宣传发动,进一步筑牢联防联控机制
一是做足“两个组织动员”。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村、社区和干部职工及离退休干部,积极参加到战“疫”中,共同织密防控网络。组织动员全体党员成立服务队、突击队、宣传队,设立党员先锋岗,递交请战书,积极捐款捐物,带头落实管控要求,引领群众筑牢疫情防控网。
二是构建“两大责任体系”。在农村建立县领导包联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统领网格员包户的责任体系,在社区建立县直部门分包责任小区、包联干部分包楼宇、楼长统领单元长包户的责任体系,两大网格化组织责任体系层层严防死守,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三是强化“双线督查问效”。督导检查组8个小组全覆盖、不间断地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回检查,评出良莠、晾晒成效。纪检监察组14个小组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落实和干部履职尽责、严守纪律情况进行监督,既查工作,又查作风纪律,倒逼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将防控责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