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注意防感染
当前新冠肺炎形势严峻,所有人均为易感人群[1],老年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较重。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防御能力更弱,主要原因是: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2],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受高血糖长年影响功能较差,感染后很难像年轻的健康人群那样代谢,肾功能会因感染急剧下降,互为恶性循环,恢复差。
淋巴细胞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免疫系统较健康人群弱,病毒入侵时免疫系统不能及时响应。
2.注意新冠肺炎的预后
一项发表于顶级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统计了截至2020年1月2日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41例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者占比32%,死亡占比46%[3]。
基础疾病有无,年龄不同,其器官功能状态不同,最终关系到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糖尿病患者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偏低,是各种感染的高危人群。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更难以承受病毒感染的打击。
3.注意不要去易感染区
因集中收治患者,医院自身便属于高感染的风险场所。疫情特殊期要减少去医院的次数,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为减少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入院治疗,糖尿病患者必须在此期间管控好自己的血糖,减少门诊及住院次数。
4.注意做好居家控糖
有些医院已经关闭专病门诊、专家门诊,医疗资源较平时更加紧缺,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家控制好是最好的选择,关键时刻避免因血糖控制不佳引发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发生并发症后机体抵抗力更差,此时容易感染,若伴发感染将难以控制。
5.注意做好居家防护
为更好的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应当做好准备。
药物
血糖监测系统
规律频繁监测
必要时远程咨询专业人员
6.注意居家血糖波动
饮食
由于交通运输不能像平时那样便利,食物较平常有差异,不能保证平时的蔬菜水果供应。
运动量减少,血糖较平时水平高。
新冠肺炎形势仍然严峻,专家建议尽量不要出行,户外运动锻炼减少,然而运动是糖尿病综合防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助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
7.注意居家控糖调整措施
饮食
此时要更加关注食物的热量及成分,食用的顺序改变,后吃碳水化合物,调整食物量的大小,可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降低波动,当然食物量的调整除了平时的经验更重要的是监测,根据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
运动的选择
建议糖尿病患者居家开展适宜的运动。运动种类可选择原地踏步、太极拳、慢走、瑜伽、等中低强度的运动保证每日活动量,增强体质,每周共计150分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低血糖和运动损伤。
8.注意居家血糖监测
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
血糖控制达标的按照之前的医嘱监测;
不达标的要更加严格的监测血糖
口服药治疗患者: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胰岛素治疗患者: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监测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无合并症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
9.注意防止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标准是:血糖<2.8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就是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即需要补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当患者意识不清陷入昏迷时,不可进食,应紧急与医生联系,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治疗[4]。需要警惕的是有低血糖不一定有临床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可能没有任何先兆。
10.注意不要传播谣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病毒?
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解释:完全属于口误。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是否通过气溶胶传播暂不明确,需要重视,但不必恐慌。气溶胶颗粒通常>10微米,一般医用口罩就能阻挡。半径<0.1微米的气溶胶微粒,重量轻,主要在高空,会随风飘走,呼吸到的概率不大。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