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善之美犹如春风,美丽人性绽放馨香—2019年4月,刘永兰获得第七届张家口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在她家里,笔者看到了评委会授予她的颁奖词。刘永兰性格开朗,一见面便打开了“话匣”:“我的名字是刘永兰,和英雄刘胡兰只差一个字。虽然我只念过二年书,但自从在课文中学习了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后,我就立志做一个刘胡兰式的人。”她不仅这样说,也是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做的。她热情善良、吃苦耐劳、朴实无华,用实际行动擦亮道德底色,引领乡村文明新风,构筑群众精神高地。
花开贫苦间——幸福着
刘永兰是满井镇特布不落村人,今年57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自小与丈夫赵振江就是邻居,两家只有一墙之隔。赵振江3岁时父母离异,是奶奶赵二女和两个光棍大爷赵云和赵英省吃俭用把他拉扯大。斗转星移,奶奶老了,患了白内障,两个大爷的肺气肿愈发严重,使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刘永兰看到后特别心痛,于是自己帮自己做媒,为这个困难的家庭增添了一份劳力,亲戚好友纷纷劝阻:“你嫁那么穷的家庭,分明就是自入火坑。”结婚时没有彩礼、没有嫁妆,甚至没有置办一件像样的家具,家里人多,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迫于生计,赵振江于1984年开始外出打工,直到今天还在北京建筑队干活。刘永兰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农活,种地养殖两不误、伺候患病的老人、抚养年幼的孩子,她日夜操劳无怨无悔。她精心照料奶奶,直到其83岁去世。每年冬天是两个大爷的“难熬季”,刘永兰总会早早预备上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她省吃俭用,用攒下来的钱给老人改善伙食,洗脸、喂药更是一复一日。2009年,81岁的大爷临终前握着刘永兰的手说:“虽然我光棍了一辈子,但是能遇上你这么孝顺的侄媳妇,也算有福气,这一辈子我没有白活!”6年后,80岁的二大爷,在疾病的折磨下也离世了,她为他买了棺木、请了画匠、雇了鼓匠,体体面面的送走了老人。回首往事,刘永兰说:“对于当年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在她心里,当年的日子虽然贫苦,一大家人却其乐融融,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花开奉献中——收获着
岁月流转,家中的长辈一个个离去,两个儿子也都成家立业,刘永兰终于卸下了生活的重担,可以歇口气了,可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却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轨迹。201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她像往常一样从地里干完活回家,忽然隐隐约约听到微弱的呻吟声,仔细辨别,才发现声音是从路边山药窖里发出来的,原来是76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刘玉美掉到山药窖里了,她把老人救上来,送回家,给老人做了饭、洗了衣服,伺候其入睡后才放心回家,谁知这一上手就再也撒不开了。之后,刘永兰陆陆续续照顾起全村的老弱病残,到目前达16个,其中残疾人6个,孤寡及留守老人10个。因此她成为全村最忙碌的人,每天干完农活,还要在这些老弱病残之间奔波。“原本是想着奉献的,几年坚持下来,发现收获最多的却是我自己!”刘永兰笑着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朝夕相处中,她成为年龄相仿残疾人的“好姐妹”,成为孤寡老人的“好闺女”,收获了满满的信任与温情。一级残疾人王树兰说:“刘永兰给我家送烧柴、帮我穿衣裳、还给我剪头发倒尿,她比我的亲姐妹还亲!”“多亏了我的好闺女!”65岁的老人郭金英腿有残疾,说“好闺女”帮她张罗了新家;84岁杨美华说“好闺女”为她请医买药;79岁的杨美兰说“好闺女”为她洗衣、做饭、洗头、洗脚……冬季来临,“好姐妹”“好闺女”刘永兰为他们送去过冬用的土豆、烧柴、外加100元现金。
花开榜样里——引领着
提起刘永兰,特布不落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孝老爱亲的故事,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感染着也引领着这方土地的村民。“老了,身体不好,亏得儿子媳妇孝顺,每天端饭喂药伺候,我们老人有福了,是刘永兰带的好头!”86岁的老人武德梅由衷的发出了感慨。“刘永兰被评为道德模范,我以后也要向她看齐,在孝顺好双方父母的前提下,尽量多帮助身边的人,争取咱也做一回道德模范!”39岁的村民佘志雪热切的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永兰精神引领下,特布不落村家家户户以争孝爱亲为荣,村风家风焕然一新。不和谐的音符难免有时也会发生。村中有三位老人的低保卡被儿媳霸占,刘永兰义务调解,最终帮老人们成功的讨了回来。责己要厚,责人要薄。对待家庭矛盾她总是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盆碗哪有不磕碰?我的家庭特殊,有两个公公婆婆,经常也会有矛盾,只要我把孝心摆在首位,进行换位思考,什么矛盾都化解了。”满井镇党委书记谢晋江这样评价:“刘永兰传递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与正能量,催生满井镇道德文明之花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