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党员干部担心话说多了得罪人、事干多了易出错、太讲原则丢选票等,选择庸庸碌碌,越来越“懒”。文章点名批评了山西省运城市林业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刚,称其为懒官。记者梳理发现,落马官员中,占位子、混日子,只求当个“太平官”的有不少。
有些干部始终认为,有所作为和清正廉洁是相悖的,两者无法兼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所作为不等同于乱作为,更不等同于胡作为,只要在党纪国法的框架里,合法合理地为民谋福利,做实事,就一定是一位清正廉洁的干部,一位个人干净,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要树立担当意识,主动作为,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不能当“太平官”。
“太平官”的为官之道就是“不做事没事、做事会出事”。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他们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信条,该讲的话不讲、该表的态不表,遇到棘手的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无法担当起“领导”这个重任。要杜绝这样的“太平官”,加强干部监管,完善和改进干部评价机制,科学全面地评价、考核干部是重要的方法。在干部监督管理中,通过监督、考核、评议发现有“太平官”,就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对为官不为的“太平官”该问责的问责,该免职的免职。
对肯干事、能干事的好干部,要建立起激励机制,干出成绩的好干部该表扬的表扬,该提拔的提拔。从而形成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光荣,不想干、不肯干、干不成事可耻的良好从政氛围。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摈弃私心、去除私利,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在困难和难题面前,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在问题和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