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通过创建保护机制、策划项目等举措,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让更多群众喜欢非遗文化并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承,真正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渔城重阁会表演。
安次区创建保护机制,保护非遗传承。加强非遗保护基地创建工作,挂牌成立了安次区第什里风筝、五谷粮食画、后屯音乐会传承教育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定期开展传习活动。同时,在传承教育基地,创新性地开展传习基地培养计划,大力鼓励和引导非遗传承。
图为风筝制作艺人为孩子们讲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文化知识。
安次区积极策划项目,促进非遗发展。大力支持非遗项目走出安次,促进非遗文化交流和发展。依托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安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
图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谷粮食画传承人刘永山展示作品。
安次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非遗保护意识。积极普及第什里风筝、谷氏传统制香技艺、五谷粮食画等非遗文化知识。开设非遗大讲堂,定期邀请非遗项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力宣传非遗文化,进一步加大非遗文化普及力度。
图为在市二十一小“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堤头武术会队员进行武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