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秦皇岛讯(田立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百方百味。独特的自然条件,淳朴的乡风民俗,成就了渺渺炊烟之下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水豆腐,是青龙家家户户的农家妇女会做的“好饭好菜”,也是青龙人招待客人最喜欢做的美食。过去交通不便,山里人家买菜不方便,但是黄豆家家有,来客人了就泡豆子,然后用小毛驴或人力抱着磨杆拉磨,石碾子碾出来豆汁儿混着豆渣缓缓地流入水桶。磨好后,担着豆汁儿回家,就可以开始做水豆腐了。在青龙,秋冬时节吃水豆腐最为盛行,天气微冷时,来上一盆热热乎乎、水汪汪的水豆腐,在散发着原汁原味的豆香中,是一种坐在农家炕头上的“家”的特别感受。
鲜、香、嫩、滑的水豆腐配上生的、熟的“盐精”,这个“盐精”是青龙的地方方言,指的是用芝麻、酱萝卜、山蘑菇等熬制的小料,伴着黄橙橙的小米饭或者白净净的高粱米饭,吃到嘴里,回味无穷,简直让人不想撂筷子。
水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含水量众多。它的含水量在85%—88%之间。俗话说,好水出好豆腐,青龙的水豆腐之所以色、香、味俱全,关键在于青龙有好水。青龙水资源丰富,是秦皇岛市的水源涵养地和饮用水源地,PH值7.0—7.3之间,属弱碱性水,并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为国家二级水标准。优良的水质成为了青龙水豆腐的“独特秘方”。用同样的大豆,离开青龙的水做出来的水豆腐,就做不出青龙水豆腐的色、香、味。
在青龙,还有一种美食,那就是粘豆包。粘豆包是满族的传统特色食品,是满族人当年狩猎、耕种、越冬以及战时的主要食品之一。清朝康熙九年,大量满族人来到青龙定居,自然也带来了他们喜好的粘豆包,并且流传至今。粘豆包形状类似于小包子,用粘米磨面做皮、煮熟的豆子去皮作馅儿,表面光滑,色泽亮丽。直到现在,家家户户依然坚持按照古法制作粘豆包,咬一口劲道、软糯,香甜四溢,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已经是秦皇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龙王庙乡因为沿袭粘豆包的历史文化,被评为“中国粘豆包之乡”。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龙王庙乡的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将青龙的粘豆包文化发扬光大,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品质,把青龙的粘豆包推向全国,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舌尖上的青龙味道”。
桲椤叶饼是青龙的另一种美食,相传明朝将领戚继光率领以浙江义乌人为主力的“戚家军”镇守山海关,北方粗粮较多,戍边士兵生活艰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长城沿线桲椤叶鲜嫩时机,制成桲椤叶饼,粗粮细做,改善生活。用一张桲椤树叶,内裹小米淀粉作皮、野生山韭菜做馅儿包成的半圆形包子,然后将桲椤树叶对折包裹而成,蒸熟即可食用。蒸熟的桲椤叶饼皮隐约透明,伴着桲椤叶散发出的沁人清香,是纯粹的民俗食品。
具有满族特色的青龙杀猪菜更是一绝。青龙的农户有“杀年猪”的习俗,进入腊月以后,满族人家无论贫富,都要把饲养的肥猪杀掉一头,按部位分割成块,用盐腌制放在大缸里,可以吃一年保持不坏。青龙人可以把年猪做成红烧肉、蒸血肠、猪肉炖粉条、酸菜汆白肉、压猪头等各色美食。青龙土法饲养的年猪吃的是自然生长的杂粮,喝的是山泉水,所以它们膘肥肉厚,口感自然是养殖场吃饲料长大的猪无法比拟的。寒冷的冬季,农家的热炕头放上八仙桌,摆满热气腾腾的杀猪菜,大碗斟满纯粮酿制的白酒,香气飘满整个院落、整个村庄。
另外还有青龙的山杏仁粥、山菜合子,都是这里的特色美味。大家可以趁着这次旅发大会来满乡看一看、尝一尝,感受一下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