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己七成以上时间都在和政府打交道。一些以调研情况、解决困难、宣讲政策等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动辄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但由于会议定位不精准、议程设置不合理,企业参会变陪会。
原本为了改善营商环境而采取开会的方式进行商议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毕竟聚合众人的智慧,取长补短,自然能够让问题得到解决,只是初衷虽好,落实上却走偏了,会议的次数频繁、议程冗长,让一些参会企业倍感深受其累。有时甚至会出现企业的负责人去参加会议其实只是充当了一个摆设,只是单方面的听,而不能发表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观点,从“参会者”变成了“陪会者”。
实际上,让企业“陪会”的背后,仍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怪。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体谅企业的实际困难,三天两头,事无巨细要求企业陪会,一味开会讨论,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让企业主是火烧眉毛,却又毫无办法。改善营商环境,召集企业开一些会是有必要的,但要防止“文山会海”现象,避免开“假大空”,无实质内容的会,避免开给企业添乱增负的会。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思想上的“软骨病”,要消除这种以开会落实工作的方式,还需政府切实的削减一些不必要
的会议,解决企业的业务外负担,转变服务态度和方式,主动作为,深入企业,变企业参会到政府入企,让政府当好“店小二”,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才能够实现精准、务实的帮助,帮助企业更好发展。(符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