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承德专场新闻发布会。承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丽虹围绕“践行塞罕坝精神?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介绍了相关情况,并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晋宇,副市长王成共同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承德实现了由一穷二白、贫困落后到
繁荣发展、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跨越
↓↓↓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2018年
承德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
分别是建国初期的1031倍和451倍
全部财政收入增长了6000多倍
承德市被列入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文化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着力构建以文化旅游、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清洁能源、大数据等为重点的“3+3”绿色主导产业体系,到2018年绿色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传统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
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第一主导产业,开启了从山庄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迈进的新纪元,以文化旅游为牵引的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0%,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巨大转变。
生态环境优势凸显
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扩大
英雄的塞罕坝人创造了“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的生态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经过系列努力,承德全市森林覆盖率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了10倍,水源涵养能力提高了30倍,构筑起拱卫京津生态的“绿色长城”。
今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承德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全国六个创建城市之一。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青山绿水与城市景观浑然一体
现代都市文明与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
持续实施老城区中疏和“一带三区”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备,系列地标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陆续建成投用,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城镇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县县通高速,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面融入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
城乡统筹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园林县城分别达到4个和7个,平泉撤县设市,省级美丽乡村占全部行政村的46%。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承德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
由贫困到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57元和10804元,分别是1965年的141倍和1980年的69倍;学前教育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15%提升到2018年的87.2%,中小学在校生由建国初期的0.67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41万人;医疗机构由建国初期的4家发展到2018年的4378家;连续四届十六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2018年承德市贫困人口减少至6.6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2%,今年全市所有的贫困县、贫困村将全部摘帽出列,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
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承德这样做
↓↓↓
一是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思想
确定了“12345”的发展目标,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营造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不动摇
承德人民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坚持不懈开展国土绿化行动。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转型
谋划了“3+3”绿色主导产业发展思路,也就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钒钛新材料及制品、清洁能源三个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大数据、绿色食品及生物健康、特色装备制造三个特色产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三次产业比重已经从2014年16.8:50.1:33.1调整到2018年的18.0:36.3:45.7。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高质量脱贫
承德这样突破
↓↓↓
一是夯实精准基础
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挂图推进”专项行动,对乡村人口分为四类户管理(稳定户、脱贫户、贫困户、边缘户),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建立管理、帮扶、整改台账,提升扶贫精准度和脱贫质量。
二是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扶贫
加快“一环六带”和“五个百万”基地建设,持续做大做强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努力建龙头、扩基地、强科技,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带贫能力。同时强化劳动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贫困群众致富有门路、就业不发愁。
三是全力做好兜底保障
全面落实扶贫政策,确保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做到应纳尽纳,同时加大资产收益扶贫分配力度,为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就业脱贫人员提供兜底保障。
四是严把关口真脱贫
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牢牢守住贫困人口进入、退出两大关口,严防“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问题发生,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五是持续巩固防返贫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构建精准防贫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和返贫监测,将非持续稳定脱贫户、非贫困低收入户等边缘户重点管理,量身定制增收和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和救助。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承德这样做
↓↓↓
一是科学找准角色定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德的角色定位是“三区一城”,即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国际旅游城市。
二是积极寻求发展机遇
积极融入京津、借力京津,加快发展。在产业方面,实行“五合一”精准对接机制,全面开展面向京津招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一体化快速推进。在生态建设方面,生态建设一体化机制日益完善。
三是全力做出应有贡献
承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的“生态支撑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决定了承德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领域必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