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日前,第二届全国金缮锔瓷手艺“锔匠荣耀”大赛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50多位锔瓷匠人以异形盏为素材,将残缺的茶盏重新赋予鲜活生命力。沧州市锔瓷匠人卢清华(一凡)带来的《刘海戏蟾》,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大赛最高奖项“锔匠荣耀”(一等奖)。
沧州锔瓷作品《刘海戏蟾》全国闻名
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锔钉抓牢修补,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全国金缮锔瓷手艺“锔匠荣耀”大赛上,沧州锔瓷匠人卢清华通过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雕刻工艺,将拥有凹陷缺口的茶盏,重新塑造成一件艺术品。
卢清华重新设计的茶盏名为《刘海戏蟾》,在杯口凹陷处嵌置了金属锡雕刻的“刘海”。杯内中央嵌三足蟾一只,其势俯身仰望云中钱币。杯口破损处用“祥云”以修补。“刘海”趴在盏口,俯身、含笑、偷望,右手执线与右侧云中钱币相连。因灵蟾其灵智已开,聪明狡猾,故仙人刘海以祥云遮住绳索,不教灵蝉生疑。
比赛中,优秀作品比比皆是,各种创意与技巧碰撞火花。 卢清华介绍说,《刘海戏蟾》最终脱颖而出,除了设计巧妙,还因为娴熟的雕刻技艺。他雕刻的“刘海”栩栩如生,表情、举止惟妙惟肖。 卢清华自幼学习专业美术、书法、雕刻、漆艺,同时还是市级非遗项目牙雕工艺传承人。他继承了祖父、父亲手里传统的锔瓷技艺,又将现代的艺术品位与设计制作融入其中,为锔瓷赋予了新的意义。
“一件不完美,甚至不实用的瓷器,通过再设计、再修复,在残破中创造出新生命,这应该是锔瓷绝技的意义吧。” 卢清华说,将残缺变成一种美,变成对生活的祝愿,是做个锔瓷匠的快乐。
沧州锔瓷未来更有“沧州味儿”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这句歇后语,说的正式锔瓷这一行当。过去走街串巷修补瓷器的锔瓷行当渐行渐远,带有现代审美意义的锔瓷艺术正向我们迎面走来。
锔瓷在现代社会,被赋予更多的艺术魅力。在 卢清华的工作室,设计独特的手工锔钉随处可见。铜制的蜻蜓、银制的荷叶、祥云,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道。在约三米长的工作台上方,是高一米的的工具墙,悬挂、摆放着几百件工具,包括各式的锤子、钳子、刻刀等。“大部分工具都是自己手工制作的,市面上的工具很难适合锔瓷时所需的力度和尺寸。” 卢清华说,锔瓷,手上的力度很关键,瓷器易碎,但金属雕刻还需要在盏内完成。
“与父辈锔瓷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钻升级了。” 卢清华说,过去使用的手工钻,打眼、钉距全凭人眼丈量和手工,现在使用电钻更省时省力更精确。因此现代锔瓷,更看重创意。
“纪晓岚编纂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很多发生在沧州的故事、传说,我正在设计一批带有沧州元素的锔钉和图案。” 卢清华说,沧州锔瓷未来将会更有“沧州味儿”。沧州文化底蕴深厚,有一批茶文化、古玩收藏爱好者,这也为锔瓷在沧州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锔瓷代表了一种惜物惜福的生活态度
“《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匠人的画像。” 卢清华介绍说,锔瓷,也叫做锢炉匠。过去锔瓷这个行当,是“街挑子”中的一员,是下九流的行当。但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家里破碎的瓷器是舍不得扔的,都会等着挑担子的锔瓷匠来修补。” 卢清华说,锔瓷代表了一种勤。
如今,锔瓷不仅仅是修复瓷器,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当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