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河北讯 5月27日,来自河北省沧州市的王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采集到349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至此,王先生成为中华骨髓库第8394例,河北分库第403例,沧州市第30例捐献者。
2013年,王先生被告知与患者匹配成功,问是否愿意捐献,当时他同意了,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体检工作,可是当高分结束后距离捐献只有一步之遥时,王先生等了好久,准备了好久却没有迎来“救命”电话,这对于一位看惯生离死别的法医王先生来说,仿佛也并不轻松,经一次次询问是何原因时,工作人员回答道:“有匹配概率更高的捐献者出现了。”这时,王先生悬着的心放下了,一放就是5年。
2018年12月,时隔5年时间,王先生又一次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当问到他是否愿意时,王先生义无反顾的同意了。在王先生做完高分后,并没有消息通知,他心想,可能又跟上次一样。但这次的王先生是幸运的,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他,高分配型通过,可以进行捐献,当时王先生的内心万分激动,等待总算没有白费。
王先生是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某分局的一位法医,因为职业关系,早在十几年前,就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但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在2008年单位组织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留样活动时,王先生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同时也成为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中的一员。
“说起我的工作,对死者早检查完,能让死者早早入殡,这也就是我唯一能帮助他人的事吧!”王先生讲到。“我们单位都抢着排队去献血,但是我都排不上号,这次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我真的是中大奖了!”
“好心人,您的善举不仅救了我的人,也改变了我的心,让我更加的有爱心,这次的病也让我全面了解了中华骨髓库的价值,看到了互帮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血液病患者给王先生写下这段文字。
“有能力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有幸因爱相髓是一种缘分,愿这份幸福和缘分带着他,愿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加入志愿者团队!因爱开始,让爱传递。”王先生在捐献感言中这样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