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了爸妈之后,最不想看见的就是孩子哭闹。每次遇见不顺心的事,孩子除了哭还是哭,这种情况让很多初为人父人母的爸爸妈妈们经常束手无策。
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逛商店,不同意给他买喜欢的玩具时,孩子就会拼命地哭,甚至赖在商店不走。
看电视时,不让孩子看喜欢的动画片,他会坐在沙发上大哭大闹,直到把节目换回来为止。
和其他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他没能赢了别人也会表现得内心脆弱,非常爱哭。
相似的情景还有很多,孩子哭起来的时候,爸爸妈妈试过很多方法,讲道理、惩罚、安慰、无视……但是通通治标不治本,只能止住一次,下次又“变本加厉”了。
如何处理孩子的这种消极情绪?当孩子哭闹、内心无助时,家长不能不当回事,也不可以对孩子说:“多大点事,用得着哭吗?”这种话,甚至选择用无视的方法去处理。
孩子哭泣时,家长应该有所回应,让孩子知道:我能感受到你的负面情绪,我看到你在哭。但是切记,不要因为孩子哭了,家长就选择无限制的妥协、退让、迁就,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原来哭可以解决一切事情,下次还会用这种方式逃避矛盾。
当家长肯定完孩子的情绪后,最好允许孩子有一定的时间释放各种不满,但要记得适度,孩子情绪平复的差不多了,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来想解决办法。
不过不要用“惩罚”的方式“扼杀”孩子的负面情绪,对孩子说“不许哭,再哭就罚你这个月都不许看动画片了”,这样就算孩子不哭了,也只是被家长的言行吓住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等孩子的情绪缓和后,爸爸妈妈可以抓住教育的机会,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需求,比如“你是不是不想去幼儿园?”、“你是不是想吃蛋糕?”等等。
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后,家长要判断需求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然后用商量的口吻跟孩子进行沟通。
这样不仅能引导孩子有效调控负面情绪,还可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选择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每一次哭闹,都是教育他们最好的机会。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应对,不仅可以传递关怀,还能借此机会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性格品质,何乐而不为。
内容来源:MOTHER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