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保定讯 3月9日,河北省总工会在石家庄召开全省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河北曲阳陈氏定窑有限公司青年设计师苏星星获得“河北省五一巾帼标兵”和“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两项荣誉称号,河北省总工会副主席韩立群为其颁奖。
家财万贯,不如定瓷一片。
定瓷烧制始于唐,北宋时期达到鼎盛,呈现“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之势,以生产宫廷用瓷而著称,位列宋代五大官窑之首。
定瓷产地在曲阳县,因曲阳古属定州而得名“定瓷”。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美誉,元代刘祁赞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及至宋金之战,定瓷厂坊颓废,工匠南流,生产历史达600年的瓷中瑰宝从此断烧,只在曲阳涧磁至燕川一带,留下13个瓷片堆和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洁白瓷片。
上世纪70年代,陈文增、蔺占献、和焕等人经过30多年的研究探索,全面破译定窑工艺过程,失传800年的历史名窑涅槃重生。
2010年,苏星星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师从定瓷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和焕,从事定瓷造型装饰设计与制作。10年钻研、创新,她先后被评为保定市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注册陶艺师、河北省能工巧匠、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
“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就开始学习素描和水粉,家门前河里的小鱼、水草,河边的野花、蝴蝶,远处的麦田、大树,都成了我的‘模特’。”苏星星说。
2006年,苏星星凭着扎实的绘画功底,考上景德镇陶瓷大学。为提前感受陶瓷相关工艺,她第一次走进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当我看到一排排精美的仿北宋定窑孩儿枕时,制作定瓷这枚小小的种子,便开始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我就一头扎进定瓷的制作车间。”
现实没有想象美好。公司规定,新进职工都要从学徒做起,即使作为公司引进的第一个陶瓷专业大学生,苏星星也不例外。
学徒的工作很单调,就是拿孩儿枕毛坯的残次品练手。孩儿枕由五块模具组成,因此毛坯上就会有多条模具缝,人物头发、五官、衣服褶皱等纹饰因制作工艺不够清晰。她的工作就是把模具缝刮修平整,用刻刀将模糊纹饰雕刻清晰。
这项工作看起来容易,可真正上手时才发现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定瓷胎质较薄,每一刀的力度都有讲究:用力不够不足以刻画出丝丝分明的发丝,用力过大就会把泥坯刻透;对刀子掌控力不好,线条就不顺畅。
按照规定,学徒工干一个月就能出徒,可苏星星却当了两个月的学徒工。学徒时,她都用心去感受每一刀的起落回转,等出徒时,她已对刻刀的掌控娴熟自如。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曲阳陈氏定窑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永辉解释说,“当时不是不让你出徒,而是为了让你把基础工艺练扎实。你是咱们公司第一个陶瓷专业高材生,高学历配上好手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刻刀功底,让苏星星在定瓷设计上如鱼得水——在临摹、学习古人作品时,她还从造型设计、装饰语言、构图方式等方面入手,尝试创新作品。
2014年春,河北省举办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大赛。她在公司的鼓励下,设计了一件“候鸟北还”作品。北方最典型的候鸟是大雁,但她对笔下笨笨的、胖胖的、缺乏灵性的大雁形象并不满意。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决定把大雁改成天鹅。而她的老师和焕也鼓励说:“一定要把天鹅优美的身姿展现在定窑剔花作品中,既要有定窑的装饰特色,又不能失去天鹅的灵性。”
那段时间,苏星星无论工作、吃饭、睡觉都想着这件事,随身带上笔纸,有了灵感就就勾勾画画,反反复复地修改……一个月后,她的第一件作品《春风鸿鹄归》定稿——作品造型在传统罐上加以创新,在口部加以转折,使之更加灵动;罐身环绕一圈的天鹅姿态各异,有的振翅高飞、有的低空盘旋、有的引吭高歌、有的顾影自观……其间穿插抽象的春风、柳絮等纹饰。这件作品甫一亮相,便受到专家及评委的好评,最终斩获金奖。
之后,她逐渐从传统的二方连续、缠枝花卉模式中走出来,形成多元的、自由自在的构图方式,呈现自由、夸张、奔放自在的构图风格。《清清流水鱼儿肥》、《鱼戏青莲间》等作品都以刀法简洁爽利,构图时尚大方,题材新颖丰富,颇具时代风貌得到陶瓷专家认可。
目前,苏星星在师承和焕大师掌握定瓷装饰、成型技艺的同时,还为将专业知识、创作经验分享给同事。正如她代表全省500万女职工代表时的发言,“亲爱的姐妹们,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就一定能激活蕴藏于梦想之中的创造伟力,迎来生机勃勃的复兴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