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方式新变化:好“礼”各不同 年味一样浓
本报记者 张旭青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抢票时迫切的心情,进门后亲人的笑脸,餐桌上久违的味道……构成一幕幕温馨团圆的景象。如今,时代的变化让过年方式不断与时俱进,这点滴的变化折射出个人和社会共同的发展轨迹。
送年礼:
从新意到心意
过年回家给亲人带礼物,是“90后”主要表达感情的方式。烟酒茶糖、礼盒糕点还是鲜肉活鱼?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90后”来说,这些并非是首选。除了实用性以外,“90后”关注更多的是礼品本身传达的心意。
“我入职两年,还是小职员,薪水每月4000元左右,春节回家选了鲜切凤梨和青椰子,还有我给父母制作的各种各样‘说明书’。”30岁的赵一秋是土生土长的廊坊人,在北京大兴区一家私企工作。他所谓的“说明书”,其实是智能手机和电视机、烤箱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及常见问题手绘图解。
赵一秋告诉记者,他是家中的独子,外出工作后,每隔三五天就会接到父母的“求助”电话。“有时是冰箱温度设置太高,导致冷冻品集体化冻;有时是智能电视不会切换大小屏幕,一周都在看小窗;有时是不会给别人转账,然后用红包刷屏给付。”赵一秋说,这些事说出来可能有点好笑,但笑过后却心里不是滋味。所以这个春节他提前准备,“凤梨和椰子他们平常不舍得吃,这次买是尝鲜的。‘说明书’是我画了两周才准备好的,算是为方便他们生活出点力。”
一些新奇的礼物往往能“脱颖而出”,让父母们眼前一亮。“女儿怕我做家务累,春节回来买了扫地机器人和洗碗机。”市民秦凤兰女士今年65岁,她告诉记者,女儿常年在省外工作,每次假期回家都会带来一些“奇怪”的礼物,从接受这些礼物到接受女儿倡导的轻奢时尚生活,她觉得自己活年轻了,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了。
“我给外甥买了限量版的玩具,带他们去科技馆参观,还选了一些有关恐龙、人体结构、飞船的模型和书籍送他们当纪念品。现在我这个舅舅说话比他爸妈还管用。”24岁的市民于敏航是“程序员”。今年春节假期只有三天,他选择和弟弟妹妹一起疯玩了两天后返程。
与老一辈相比,“90后”送的礼物或走心、或实用,既满足了他们自己成年以后的责任感,也完成了春节送礼的传承,但是无论怎样别出心裁,春节礼物依然延续着国人的情怀。
送祝福:
从磕头礼到红包雨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年初一拜年是一种传统礼仪。在廊坊及周边县(市、区),至今仍延续着磕头礼。
2月5日一大早,安次区码头镇西安庄村的崔大娘就忙活起来,和面、调馅、擀面皮,不一会儿,几盖帘饺子包了出来。锅内打过三遍水,水饺就端上了桌。七点半,崔大娘一家出门迎上拜年队伍,和大家一起走家串户集体拜年。
“给您拜年了,三姑姥姥过年好!”拜年队伍中的村民王继强跪下来,向屋内的老人磕头拜年。“这些人里他辈分最小,得大家帮衬最多,遇见年老的就磕个头。”崔大娘告诉记者,现在农村拜年也以拱手礼、握手礼为主,磕头多是重孙辈向长辈,或者受帮衬较多的小辈向长辈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主要也看个人的意愿”。
“我每年都给孙子们包红包,讨个吉利。去年800元,今年1000元,每年都会涨。”66岁的市民刘文梅还清楚记得儿时领压岁钱时的场景,虽然压岁钱的金额与如今差距甚远,但拿到压岁钱时喜悦的心情是一样的。“我那时天天盼着过年,大年夜父母都会用红纸裹着两角钱放在我枕下,这叫‘压岁’。那时的两角钱已是‘巨款’,糖果、蜜饯只卖几分钱。”
随着时代更替,传统拜年方式也渐渐发生着改变。刘文梅的孙女张乐是“80后”,春节期间,“抢红包”成为她每日必打卡的“娱乐项目”。“现在科技发展迅速,收红包也衍生了许多线上玩法,比如集齐‘五福’、看春晚摇红包、微信群里抢红包等。”当然,张乐也不忘通过手机给孩子发压岁钱。她说压岁钱会让孩子自己保管,借此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从几分钱到上千元,从行磕头礼到抢红包雨,压岁钱的金额在变、形式在变,但发压岁钱这项春节必备的“仪式”未曾改变,压岁钱中蕴含的祝福与期待也未曾改变。
晒账单:
春节账单折射消费升级
这个春节你花了多少钱?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账本。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人们不光是“买买买”,还要“好好好”。比如年货账单,除了鸡鸭鱼肉,海鲜也基本成了“标配”;干果不仅限于瓜子、花生,碧根果、夏威夷果等也纷纷上榜家庭选购清单。娱乐花销多样化,旅游、观影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2月6日上午十点,记者来到市区广阳道某生鲜超市。海鲜区内已经聚集了许多顾客。各种活鱼、鲜活海虾,还有价格不菲的面包蟹、帝王蟹,品种繁多、价格各异。在称重区,选好海鲜的顾客已经排起长队。“二斤内的海鱼比较受欢迎,帝王蟹现在已经卖了三只。”导购小王告诉记者,虽然超市提供有偿烹调,“但因为买的人多,等待时间相对延长,等不及的人已经带着活鱼走了。”
在市直某单位工作的刘先生这个春节总开销12000元左右。刘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年前,他采购了各类干果零食礼盒、速冻海鲜等2000多元的东西,寄回了文安老家;过年时给自家孩子和亲戚家孩子的压岁钱;再加上给七大姑八大姨拜年,每家礼品三至四百元不等,“算下来,就这么多了。”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也发现,无论是商业街、电影院还是大型购物中心,到处人头攒动。逛庙会、赏民俗、参观各类场馆等短途旅游也成为新的过节方式。
“春节期间大家消费热情高涨,无论选购商品还是购买服务,消费都要主动鉴别真伪、优劣。”廊坊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张文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春节购物不能只图“新奇”,要选择证照齐全、信誉度高的商家进行消费。还要仔细查看商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成分配料等相关说明,如发现所购物品有过期、变质或包装不完整等情况,应及时提出退换货。
“网购商品虽然足不出户快递到家,但仍需注意留存购物凭证,包括发票、订单信息、聊天记录、网页截图等信息。”张文友提示广大市民,如果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通过网购平台维权,不能协商解决的,可拨打卖家所在地或网购平台所在地的12315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