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近几年随着金丝小枣价格持续走低,许多枣地撂荒甚至出现了成片砍伐枣树的境况。金丝小枣何去何从?沧县杜生镇辛庄村的王炳高组织成立沧县祥农合作社,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经营模式——社员以枣树入股,统一修剪、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打药,将一家一户管理不好或者无人管理的枣树“托管”。王炳高说:“眼下的小枣像只凤凰,涅槃后定能展翅翱翔!”
初冬时节,正是沧州金丝小枣上市的好时节。沧县杜生镇辛庄村的枣农们忙着晾晒、装箱,村里的物流车载着红彤彤的金丝小枣从这个小村子运往全国各地。
辛庄村拥有1700亩土地,其中1500亩种植金丝小枣,鲜枣年产量在40万公斤左右。“今年天气好,收枣、晒枣都是大晴天,经纪人来了能多卖点钱,给儿子娶媳妇!”辛庄村枣农刘占芹乐呵呵地收拾着最后一批晾晒的枣。除了等经纪人上门收枣,还有些枣农开起了网店,村里也兴起了物流。因为金丝小枣,辛庄村的生活忙碌而甜蜜。
但隔着乡间小路往北,大官厅乡西留肖村一处地方却是另一番景象:遭病虫害侵袭的枣林无人照料,甚至成片的枣树被砍伐遗弃。“忙活一年,挣不上钱来,俺干脆不种了。”西留肖村的一位枣农说,枣贱伤农,还不如腾出地种庄稼。据当地群众介绍,自2003年以来,小枣价格一路走低。沧州金丝小枣的品质,受气候影响大。每年“十一”前后的天气尤为重要,一场秋雨就会造成裂枣,烘晒期间若阴雨连绵,小枣则会黑疔、僵烂,能销售的好枣量锐减。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市场的冲击、种植方式的不当、品种改良缓慢、品质下降等诸多原因。
同样的气候因素,同样的市场环境,辛庄村的金丝小枣在市场上不但没有萎缩,反而还因为品质优良卖上个好价钱。这一反差的背后,是沧县祥农合作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枣树遭病虫害容易传播,即使自家的树打过药,可临近的树如果不打药,这药就等于白打。为此,辛庄村王炳高于2009年联络了一些种植大户,提议统一打药时间,集中消灭病虫害。枣农王炳才当年种了10多亩枣树,他第一个响应了王炳高的提议。陆陆续续村里共有35户枣农参与了这次统一打药的行动,病虫害带来的后果确实比往年低很多。
有了这次成功的合作,王炳高开始琢磨着成立个合作社,“可以享受很多国家的扶持,大伙儿可以一起受益,胜过咱们单打独斗。”王炳高的提议再一次得到35户枣农的支持,他还被推选为合作社社长。社员们以枣树入股,一株粗壮的盛果树当做500元资金,算作一股。细一点的,两棵算作一棵。再加上资金入股,合作社的注册资金达到153.8万元,沧县祥农红枣专业合作社成立了。
王炳高还提议,坚持使用有机肥、有机药。“不同意的,就别参加我这合作社!”王炳高说,种枣树也得遵循自然规律,只看眼前利益,会把祖辈留下的小枣毁了。看着祖辈们留下的产业日渐衰弱,王炳高打心眼儿里着急。此后,合作社里所有社员全部使用有机肥,推广太阳能灭蛾灯、防虫粘虫胶、农药残留降解,做到统一修剪、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打药。这几年金丝小枣品质提升,再加上合作社年终分红,每户每年能多挣几千块钱。
成为祥农合作社的社员,有问题可以找人商量,外出打工可以找人代管,最关键的是经济效益有增无减。这吸引着村里更多枣农加入合作社,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到2014年,这个村的200多户村民有190多户入社,注册资金规模达到516万元。
王炳高更看重长远利益,多次引进新品种,提议对品质差的枣树及密度过大的枣园进行高接换头,完善红枣制干、鲜食、加工类枣的品种结构。社员们实行耕地轮作或间接作制,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土壤肥力,生产无公害产品,发展采摘。
“近些年,受新疆大枣的冲击,咱们金丝小枣的市场出现了一定的萎缩。”王炳高说,但金丝小枣的用途,是市场上其他枣品不可替代的,入药、制作阿胶、煲汤等,所以他依然看好小枣市场。今年,王炳高提出申请要做园区,计划将周边几个小枣种植村也吸纳进合作社,按照成熟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强枣农种枣的积极性,保护好沧州的金丝小枣。
“现在专家们培育的金丝小枣品种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咱们眼下的小枣像只凤凰,涅槃后定能展翅翱翔!”王炳高用了诗一般的话语描绘着他对金丝小枣的憧憬。(记者 鲁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