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虎被看做是生命保护神和繁衍生育之神,是人们最为崇拜的对象之一。为表人们敬畏之心,各式老虎应运而生。布老虎便是民间最为常见的老虎表现形式。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崔明飞
【作品介绍】
吉祥虎,民间俗称布老虎中的一种。长1.2米,高1.6米,利用棉布、毛线、流苏等材料,采用缝、绣、补花等工艺,4人历时2月完成。其中鱼形虎鼻,代表多子多福;祥云虎眉代表祥瑞;虎身牡丹花纹代表花开富贵,虎尾采用独创圆形设计,加上四肢及虎脊等处的精美设计,使整个布老虎看上去不仅样式新颖,更颇具中国风。一经问世,便颇受人们喜爱。后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备受与会领导赞赏。
【作者介绍】
马林,今年62岁,在我市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任教,从事艺术教育三十多年,酷爱绘画、摄影。退休后专心致力于中国虎文化研究,先后创作虎形剪纸一百余幅,两年前开始进行布老虎创作,现已创作完成六十多个老虎造型。(吉祥虎造型由马林创作完成,具体缝制过程,另有苏卓、杨丽华、张秀花三人与其合作完成。)
【大器小事】
1
“虎痴”马林
马林爱虎已不是一天两天,早在10年前他就开始画虎,后又创作虎形剪纸。待到一百幅形态各异的剪纸创作完成后,他对虎的研究陷入瓶颈期。想要向前再走一步,不知该走向何方,若放下不做,他的热情又从未消退,就在这进退两难之时,他的一位学生送给他一本专门研究中国虎文化的书籍,这本书让他茅塞顿开。或许该换种艺术表现形式!布老虎走进他的视线。
为了能够寻找更多的老虎,他开始了四处的搜寻。山西、陕西、北京等地,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最终他觉得北京潘家园是个不错的收集老物件儿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一来二去,他便与很多店家相熟。
“老马,今天想买点儿啥?”
“没啥别的爱好,有老虎没?”
“又找老虎啊?没事儿找那么多老虎干啥?”
“……”
“我昨儿个刚收了一个老虎帽,有兴趣没?”
“啥样儿的?老物件儿就要了!”
“你也不还价啊,牛人!”
“虎痴”之外号由此而来。
自此,整个潘家园都知道了从张家口来的一个姓马的男人,他爱收集各式老虎。但凡谁手里有了好东西,都会留给他。马林也毫不吝啬,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卖家的需求。
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收集了各式老虎上百个。正是这些民间布老虎,为他提供了不少可贵的素材。
2
“虎痴四人组”的工作日常
刚刚接触布老虎,马林一直是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日子久了,他便发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老爷们儿的先天不足---针线活儿不过关!简单的缝还可以,复杂的针法就有些吃力了,若想绣花就更难了。怎么办?找帮手啊!
老伴儿杨丽华首当其冲,随后苏卓、张秀花两位志同道合之士也加入了进来。
“苏老师,您看这老虎鼻子是不是考虑用绿色?”
“这红配绿能好看吗,太俗!换个颜色。”
“您看,苏老师,虽说平日里穿衣红配绿不好看,但放在这老虎身上可就不一定了。要不咱们试试?”
“做出来不好看,我们可不给你返工啊!”
“成,成,不好看我自己改。”
苏卓一记白眼儿飘过。马林马上赔笑。
“苏老师、张老师她们来帮我做布老虎纯属义务帮忙,一分工钱都没有。我们就是为了兴趣走到了一起,是合作伙伴,没有隶属关系。所以遇到很多问题我不能生硬地说教,更多的是耐心的商量。毕竟她们没有学过美术,对于美学还不太了解,很多设计上的问题,我要一点点和她们讲。遇到意见不统一时,我就需要‘哄’着、‘让’着。”马林如是说。
“老马,看我们这虎须做的怎么样?”
“张老师,我觉得做得不错,就是这毛线做的,不管怎么看都不太顺溜。”
“那我再和她们两个商量一下,看看用什么。”
之后的老虎须都改用流苏穗了。
“自从跟着马老师做布老虎,我感觉自己这审美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搭配衣服都好看了不少。就连孩子们都说我年轻了。”苏卓说。
共同创作,一起进步,在与虎为伴的这条路上,他们四人相识相知,虽然工作中有时意见相左,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友谊日渐深厚。这就是布老虎带给他们不一样的幸福感。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