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营村为回族村街,现有867户,4180人,主要经济来源为经营牛羊屠宰、清真餐饮及清真食品加工业。全村现有牛羊养殖户670户,从事屠宰、加工、经营人员达1700多人,年屠宰活牛达2.5万余头,活羊近100万只,是京、津、廊地区主要的牛羊肉集散地之一。2017年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南营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全村村民,以传统的清真牛羊屠宰、加工为主业,大力发展清真特色餐饮和食品加工,积极搞多种经营,着力改善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全村经济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5634元增长到现在的13500元,集体经济总量从2008年5033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5583万元,在廊坊开发区各村街中位列前茅。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下大力气对侵街占道的违建房进行拆除,科学把关道路施工,层层监督建设质量,改良排水管线,拓宽硬化美化亮化主街路面。以北京牛街为参考,建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南营“牛街”。摒弃原来独立的村委会办公楼,采用村委会商用房模式,即楼下为门市房,楼上为村委会办公场所,以缩小村委会办公区域增加出租门市房的收益,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2017年6月完成村屠宰场迁址新建,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切实解决了废水、异味、噪声等加工污染问题。修建南营村幸福院,实行免费和收费并举的收养方式,集中扶养全村的孤寡、生活困难老人和残疾人,实现了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全村100%家庭使用上了清洁天然气,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区域空气质量的提升。村内8家医疗诊所,其中南营医院是廊坊开发区文教卫生局指定的定点合作医疗医院,医疗器械比较齐全,为村民就近看病、报销医疗费提供了方便。新建的开发区七小现有学生440人,优秀教师23人,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文体基础设施完善。建设了高标准幼儿园,园内现有3至6周岁儿童314名,优秀幼师25名,园内软硬件设施齐全,让适龄儿童受到了良好教育,也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民族特色产业硕果累累。如今的南营村是享誉京津、闻名遐迩的清真牛羊肉产地,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牛羊屠宰、餐饮业和牛羊畜产品加工制作,从每年的7月中下旬开始,每天从内蒙古草原运进村中的牛羊平均达三、四千只以上,加工屠宰后运往各大城市销售。清真餐厅、各式各样的民族小吃店林立村街主干道两侧,通过招商、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入北京、天津、宁夏等地区乃至国外的知名清真餐饮品牌,为京津冀消费者打造了一条集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民族特色商业街。规划1400亩地建设专门养殖场,累计发展养殖户400多户,牛羊出栏率每年平均达30万只。每年来往于南营村的客商、消费者、打工族络绎不绝,为全村民族特色产业的全面发展带来生机。全村各项收入猛增,仅两、三年的时间,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宽敞高大的排子房,20%左右村民建起了楼房,全村拥有不同吨位的载重汽车达500余辆,各种型号的家庭小轿车达700余辆。
民族团结文化保护传承有序。村“两委”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穆斯林节日,把广大穆斯林群众集中在村内清真寺组织节日会礼,市、区领导到现场进行慰问,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广大村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小车会、秧歌队、舞蹈队,闲暇之余在村民族广场开展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活跃农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明贡献力量。
今后,南营村将借纳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名录之机,大力实施三年规划,重点打造“六大特色功能区”,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推进“十八项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个特色文化观光旅游、特色餐饮美食、品牌屠宰加工、特色种养殖文化体验、电子互联于一体、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