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南戴河,地面似着了火,下午两点,在南戴河中心岗“爱心驿站”里,几名交警坐在白色塑料凳上,身姿端正,时刻注意着过往的车辆和游客。这里,是每年旅游旺季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也是王春雨最“挂心”的地方。
身为秦皇岛市交警支队七大队南戴河中队中队长,这个炎热的夏季,王春雨又像楔子一样把自己“楔”在了南戴河中心区。王春雨是秦皇岛交警支队开展集中整治次数最多、工作量最高的民警,同时,他也是热心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帮助,把同事和学警当做亲人的亲和的“邻家大哥”。
铁人”王春雨14年坚守南戴河景区" inline="0"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style: none; max-width: 100%;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
14年“楔”在南戴河
瘦小的身材,黝黑的面孔,亲和淳朴的谈吐,如果不是嘴角的火泡,以及低沉的嗓音透出的疲惫,让人实在无法想象这完全是一位以单位为家的“铁人”。
“瘦了10来斤了。”前一天晚上执勤到凌晨两点多,早晨5点多又起床,开始忙碌一天的工作,中午没有休息,午后两点,王春雨略显有些疲惫。进入旅游旺季,这样的工作时间几乎是王春雨的常态。
在王春雨看来,中队长就是“兵头将尾”,要身先士卒,带着大家干。南戴河中队仅有3名民警和6名辅警,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不仅从没落下过,反而成为支队开展集中整治次数最多、工作量最高的中队。截至目前,该中队共查处违法行为1100起,其中酒后驾驶39起,醉驾33起,无牌无证19起,行政拘留2人,刑事拘留12人。
中队正式民警少,每次开展夜查行动,王春雨必然亲自带队,只要查到醉驾,他都亲自带嫌疑人到医院抽血检测,经常是凌晨一两点才能返回中队,“带醉驾嫌疑人去医院存在危险性,不确定因素太多,我还是自己去放心。”
2004年,王春雨部队转业后进入交警队,14年来从没离开过南戴河中心区。每到旅游旺季,他就把自己“楔”在了南戴河,虽然家就在不远,他也很少回家。“今年6月25日到现在,就回去过一次,因为第二天要搬家,我必须得收拾自己的东西。”王春雨说。
努力付出终有收获,通过强有力的交通秩序整治,南戴河中队辖区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打造了南戴河安全、文明、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爱心驿站”留住一座城市的美好
今年7月初的一天下午,一位老年游客在南戴河中心岗附近心脏病突发,而且未携带救心丸,同行的老伴焦急万分。关键时刻,“爱心驿站”的小药箱出手,缓解了老人的困境。此外,救助突发疾病的游客、送受伤游客到医院、帮助游客找回丢失物品、解困抛锚车辆等等,只有游客有需要,“爱心驿站”都会力所能及给予帮助。
南戴河中心岗设立 “爱心驿站”之初,王春雨就把“爱心驿站”当做为群众服务的“标杆”,用最贴心的服务让广大游客感受交警最美的形象。
送去一份温暖,留下一座城的美好。“爱心驿站”设立以来,已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1370余次。“爱心驿站”的便民为民服务深受广大群众的赞扬,王春雨也收到了群众赠送的锦旗60多面,表扬信10多封。
“铁人”也有难言痛
王春雨用比常人多出几倍的辛勤和汗水,带来了辖区良好的交通秩序,温暖着身边的人们。然而,王春雨毕竟不是“铁人”,在他的背后,有独自忍受的病痛,也有对家人的愧疚。
左小腿绑着绷带执勤,因为长时间站立导致静脉曲张加重;瓢泼大雨中,他冲在第一线指挥交通,完全忘记了患了胆囊炎后医生“怕着凉、多休息”的嘱咐;嗓子化脓需要输液,他去医院扎上液然后带着输液瓶返回工作岗位……
40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到了旅游旺季,王春雨顾不了,老母亲和女儿全靠妻子一个人照顾。“我们离得不远,但是见面都很少,大多数时候都是她路过看见我在执勤,然后给我发一条信息:我看见你了。”这就是旅游旺季,王春雨与妻子的“相处模式”。
因工作优异,王春雨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荣立个人嘉奖1次,8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6次被省局、市局评为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十佳交警”,所带领的南戴河中队2016年荣立集体三等功,2017年被省交管局评为先进中队。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 记者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