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西部的常山县近日出台党员干部移风易俗“八项要求”,包括“非亲属参加婚丧喜庆礼金提倡‘零红包’,上限100元”等,常山县文明办及常山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8月9日称,此举为的是鼓励提倡,还未开始研究具体的硬性措施。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婚丧嫁娶历来是件大事,风光热闹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物极必反,近年来,婚丧嫁娶大摆筵席之风在一些地方盛行,通过各种宴请“项目”大摆筵席和收受礼金,婚丧嫁娶要请酒、孩子满月要请酒、乔迁新居要请酒、孩子升学要请酒,这不仅带坏了社会风气,还让被邀请者感到了压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有力地回应了群众呼声,有利于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是净化社会风气、推进文明精神的有效措施。
地方政府能率先提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文明节俭,这确实是一招妙棋。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员干部的风气如何对社会风气有着“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如果党员干部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就会助长攀比奢靡之风;党员干部崇尚简朴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就会引导务实节俭之风;党员干部积极摒弃陋习旧俗、践行新风礼仪,就会引领文明新风尚。
因此,全体党员要身先垂范,要争做移风易俗的执行者、监督员和指导员,只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就会得到广大群众的响应,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移风易俗,共同营造良好的民风、村风、社风。党员干部还要教育动员亲朋好友及工作人员反对陋习、厉行节约、抵制浪费。要利用好与亲朋好友接触的时机,向他们传播好、解读好上级关于移风易俗的政策精神,宣传好移风易俗带来的各种好处,让亲朋好友首先理解政策善意、领会政策精髓、支持移风易俗工作。(许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