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王丽华家时,她正在给公公剥红枣。王丽华的公公今年已经91岁高龄,因为怕他吃红枣皮呛到或被枣核噎到,王丽华每次都把红枣蒸烂,剥掉枣皮和枣核再放到粥里煮。
今年58岁的王丽华只有80几斤,看上去柔柔弱弱,嫁到这个家30年来,照顾年迈的公公、瘫痪的大姑姐和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丈夫,这个女子一人挑起全家重担,所走的路,每一步都是那么不平凡。
30多年前,王丽华从辽宁丹东嫁到秦皇岛。丈夫田和风在一次交通事故打击下患上精神分裂症,患病最严重的时候,会失去意识胡乱打人。“有段时间,我疏忽大意没有监督他吃药,加上家里人多事杂,和风的病情突然反复了,有几次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突然将熟睡中的我们母子从床上拉到地上,孩子吓坏了,一直躲在我的身后不敢出声。”王丽华暗淡的眼神中泛着泪花。
无奈之下,王丽华把丈夫送到医院,之后不敢有一丝大意,每天盯着他按时吃药。单位照顾田和风,给他一个门卫的工作,每月有600元收入,到了冬天,王丽华总是留意田和风到家的时间,提前把防盗门打开,免得田和风再用冻僵的手找钥匙。一家人互相扶持,生活不易却也温馨。
然而,王丽华的儿子出生不久,在海南工作和生活的二大姑姐遭遇了一场车祸,4岁的儿子当场死亡,自己从此瘫痪,语言受到极大限制,王丽华二话没说,毅然将大姑姐接到自己家来照顾。
30多年来,王丽华对大姑姐不离不弃。房子不够住,自己和丈夫搬到下房,冬天没有暖气冷得打哆嗦,夏天蚊子咬得睡不着,半夜还经常上楼帮大姑姐解手、换尿湿的床单和擦身子。夏天热,她给大姑姐做真丝衣服,还细心地在她腋下和脚踝处垫上了棉布,并不时更换。
“卧床30年的病人,白白胖胖、脸上泛着红润,身上没有褥疮,肌肉没有萎缩。”街坊邻居夸王丽华30年如一日为大姑姐翻身、按摩,而她自己则常年穿着简陋的粗布衣裳,并且大多是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送来的。
“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她是我的家人,我就得管她。”面对拖累她这么久的大姑姐,王丽华没有丝毫怨言,在她看来,那是一种责任,一种爱。
2006年,噩耗再次传来——王丽华的婆婆得了癌症,唯一的帮手也病倒了。为了方便照顾,王丽华把婆婆和大姑姐搬到一个房间,最熬人的是晚上,王丽华管完这个管那个,一宿也睡不了多少觉,婆婆病了不到两年,王丽华一天天憔悴下去。弥留之际,婆婆拉着她的手说:“丽华啊,这个家就交给你了,辛苦你了。”婆婆走后,王丽华继续细心照顾年迈的公公和瘫痪的大姑姐,长年累月,她的身上也落下许多毛病,风湿、肩周炎都让她干不了重活。
这几年,公公的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差,经常住院,王丽华分身乏术,大姑姐被其它亲戚接去照顾。如今,王丽华的儿子已经长大成家。“儿子从小就帮我照顾姑姑,现在工作了,每次回来都给我们买好多东西,上次还给他爷爷买了新拐杖和药酒。”儿子媳妇十分孝顺,说起小两口,王丽华深感欣慰。
“一个大家庭,没有一个肯付出的人就散了,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在一起更重要。”王丽华的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话里却饱含坚定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