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巍
7月15日20时—18日凌晨,我市及上游地区连续降雨,风雨里有一群人日夜守护着我们的平安,为防汛抗洪提供基础的数据分析。他们驻守在野外的水文站,施测流量、观测水位,只为第一时间取得洪水数据;他们坚守在水情分中心,分析雨水情、作业洪水预报,只为第一时间进行防洪调度,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
场景一 水文勘测工与风雨同行
水文勘测工,是把脉水位、流量、雨量、水质、水温、地下水、蒸发、泥沙等项目的“江河郎中”。他们远离城市喧嚣,日夜孤守河畔,与江河为伍,与测站为伴。
7月17日下午5点,廊坊市区刚刚下过一场大雨,记者跟随廊坊水文局工作人员赶往位于香河县的土门楼水文站。
土门楼水文站是最基层的水文机构,1名站长,3名运维人员,主要负责北运河和青龙湾减河两个断面的水文测报工作。
由于上游连续两天的降雨,北运河和青龙湾减河洪水持续上涨,水文测报任务繁重,土门楼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已经两天没好好休息。站长孙玉普家就在水文站附近的村子,两天没有回家,吃住在站上,每次测流、看水位回来,立即整理数据、及时发报,顾不上休息,就再次闯进风雨里开始第二轮测流,17日上午趁洪水回落间隙,他们几个人轮流休息。
19时,刚刚吃过晚饭,洪水再次上涨,下着小雨。站长孙玉普带领着3名工作人员开始了当天的第5次测流。穿过杂草丛生的湿滑小路,踩着雨后河畔的泥泞。两名职工将ADCP吊在100公斤的铅鱼下,通过电动缆道将ADCP放至河里,来回2次取平均值。因为河道内有漂浮物,这次测流他们测了3遍才得到准确数据。ADCP为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虽然现在有了进口的ADCP自动测流设备,电动缆道代替了手摇绞车带动沉重的铅鱼。然而,河水迅猛时,再赶上风雨天经常停电,一切工作有时还得靠传统的人工方法完成。”
当天早上,测流时又突然停电,人手不够,来不及发电,孙玉普和同事只能手摇绞车放仪器,通过手摇绞车把铅鱼系到河水里,100公斤的铅鱼在河里出入一次,要摇动绞车几百次。
孙玉普说,测流工作很辛苦,夏天的蚊子多,就算涂了风油精花露水,全身上下也都是包。若是下雨天,人裹在雨衣里闷热难受,但即便如此也要仔细观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现在流量281m3/s,流量开始变大,晚上9点需再测一次,预计0点会出现洪峰,看来今夜又不能睡了。”孙玉普说。
场景二
电脑前守着数据
窝在沙发小憩
17日晚9点,廊坊水文局机关的楼上,有几盏灯依旧亮着,水情科的办公室里,副局长何平和科长齐兵和几名科员正在电脑前紧盯着数据。叮咚,两台电脑突然响起了报警。“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程序,1小时雨量超过30毫米就会自动提醒,你看现在,大城县九高庄站降雨56.4毫米。周围的几个站降水量也不少,我们会密切关注。”齐兵的声音里夹杂着沙哑。
水情科负责平时雨情、水情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洪水预报,全市63个雨量站、报汛站79个,上游站几百个站的数据都会集中到这里。水情科根据这些进行分析和洪水预报。
水情信息是防汛抗洪抢险和洪水调度的决策依据。各级领导和防汛指挥机构防汛抗洪都第一时间关注雨水情信息和洪水预报,所以水情信息要及时向各级防汛部门和领导上报,上游站发来的信息要及时转给各水文站。
因为要随时向上下游各级防汛部门收发信息,水情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齐兵和同事吃住在单位,没办法照顾家里,他们几个人有的孩子还小,有的妻子怀孕,因为要连续值班他们无法照顾家人和孩子,只能把妻子和孩子送回岳母家,两名女同志也把孩子送回了娘家。晚上赶不上饭点,就吃方便面就着榨菜。困了顾不上休息,就在沙发上眯一会儿。
齐兵已连续两天没怎么合眼,7月17日中午,趁着数据不多,齐兵刚窝在沙发上睡了十几分钟,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继续投入紧张的数据整理工作。自7月15日,他们已出12期《水情简报》,作业洪水预报3期,滚动预报3期 。
“我们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最基础的数据与分析,关系上成千上万户家庭的安全,丝毫不敢马虎。”齐兵说。
何平说:“廊坊地理位置特殊,防汛抗洪肩负着保京津、保新区、保副中心、保铁路、保油田。水文人都会发扬‘团结、求实、进取、奉献’的水文精神,日夜奋战在测报一线,保障千家万户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