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是瑞典儿童福利制度的一部分,其发展与瑞典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以及瑞典社会福利保障建设同步,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低生育率高死亡率的高风险下,儿童照顾支持相关政策逐步形成,课后服务制度的根基逐渐奠定;第二阶段,相关现金给付 (包括儿童津贴、生育给付、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公共托育服务与亲职假给付逐步建立;第三阶段,20世纪 70年代末期迄今,经过多年的发展,瑞典公共托育服务趋于成熟,学龄儿童的课后服务被公认为是最完美且达到理想境界的 “典型”。
瑞典公共托育服务 (含学龄儿童的课后服务)采取国家干预的方式,政府部门扮演中心角色,拥有数量庞大的公共托育服务,注重质量和普及性。在行政体系中,中央负责照顾政策方案研发、师资培训,部分经费的筹措;卫生部与福利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负责照顾措施的设立或扩张事宜,并负责督导各项照顾措施达成既定照顾政策目标;地方则负责评估、甄选、督导,提供咨询与支持,等等。
瑞典公共托育服务 (含学龄儿童的课后服务)的定位强调不受正式教育体系局限,而是持续不断、全方位的终身学习。具体内容包括:
1、托育照顾应与家庭、父母有密切合作;
2、因为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因此照顾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3、教学活动应从儿童本身的经验和先前的知识出发;
4、托育照顾应用主题式教法,引导儿童针对特定的主题以各种方式来探讨、学习;
5、 注重儿童团体活动。
公共托育服务工作人员的配备要求按照一定的比例,6~8岁儿童的师生比是 1∶9,9~11岁儿童的师生比1∶21。
根据2017年2月2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至此之后,中国课后服务也迎来了政策东风。
作为课后服务高端品牌和领军企业---贝尔安亲,一直注重课后服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2016年,被湖南省质监局和省发改委确定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2018年,湖南省质监局批准了贝尔安亲关于《课后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课后服务机构通用要求》等2个省级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立项工作,学生课后服务将迎来全新的标准化时代。
贝尔安亲将持续为国内课后服务行业标准化体系打造不断发力,早日与国际接轨。